國家外匯管理局4月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,截至2022年3月末,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1880億美元,較2月末下降258億美元,降幅為0.8%。對此,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、新聞發言人王春英表示,我國跨境資金流入總體回升,外匯市場供求延續基本平衡。
業內人士表示,當前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,國際金融市場波動性加大,但我國經濟韌性強、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,將支撐外匯儲備規模保持總體穩定。
外儲規模持穩有基礎
對于3月外匯儲備規模有所回落的原因,專家表示,主要是由于估值因素引起。3月,美元指數上漲,全球金融資產價格漲跌互現。
王春英分析,國際金融市場上,受主要國家貨幣政策、地緣政治局勢、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響,美元指數上漲,主要國家債券價格總體下跌。外匯儲備以美元為計價貨幣,非美元貨幣折算成美元后金額減少,與資產價格變化等因素綜合作用,3月外匯儲備規模下降。
展望未來,我國外匯儲備規模有繼續保持穩定的基礎。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,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。在一系列穩增長政策靠前發力下,前兩個月我國工業增加值、投資、消費等主要宏觀數據實現較快增長,反映出政策逐漸發揮效果。近期減稅降費、科技創新和普惠養老專項再貸款等政策有望加快落地實施,有助于為實體經濟紓困,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,將對外匯儲備規模保持穩定形成支撐。
中長期人民幣資產吸引力強
國際貨幣基金組織(IMF)日前發布的“官方外匯儲備貨幣構成(COFER)”數據顯示,2021年第四季度,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占比,由去年三季度的2.66%升至2.79%,位居全球第五位。這也是IMF自2016年開始公布人民幣儲備資產以來的最高水平。
從中長期看,人民幣資產仍具有較強吸引力。業內專家表示,由于基本面復蘇的確定性更強、投資性價比更高、改革開放持續深入推進等因素,人民幣資產對外資的吸引力將越來越強。
從投資屬性看,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報告指出,人民幣資產具有較強投資屬性。當前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,全球經濟下行風險加大,中國經濟表現平穩,通脹水平總體溫和,對海外資金來說,人民幣資產是優良的投資選擇。
從證券市場看,《2021年中國國際收支報告》強調,在我國經濟發展保持全球領先地位、人民幣幣值相對穩定、稅收優惠政策延期、我國國債納入富時羅素世界債券國債指數等多重利好因素作用下,我國證券市場保持對外資的吸引力。
不過,溫彬也提示,當前國際地緣政治沖突仍在持續,糧食、能源、金屬等價格持續上漲,全球通脹居高不下,美聯儲可能采取更大幅度的加息,縮表箭在弦上,這些因素可能導致全球金融市場波動加劇,對我國產生外溢效應。我國宏觀政策要堅持穩字當頭、穩中求進基調,以我為主,主動作為,關注形勢和政策變化,研究制定應對預案,及時出臺有利于穩定市場預期的措施,應對好各種風險沖擊。